绑定手机

获取验证码

注册、登录代表你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取消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

15万级混动市场,谁能与比亚迪共食红利?

郑森鸿 2023-02-23 14:46:00 1284

“虽然纯电动是终极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电动,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两者不会成为或此或彼的关系,而是一个用户的选择”,针对插混市场,前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会上表达这样的看法。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交付量约为567.42万辆,在汽车市场大盘中渗透率为27.6%,也就是在2022年国内每卖出四辆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

  • 纯电动汽车销售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

  • 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

不可否认,虽然整体新能源销量占比纯电动为主,但去年插电式混动的销量增速已经接近纯电增速的两倍。

这也说明,2021年的产品元年,到2022年的销量爆发,混动车型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这一现象还是得从当前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呈哑铃型结构说起:

  • 20万以上中高端市场

  • 最具刚性购车需求的10-20万元购车区间,反而是新能源车最薄弱的区间。

从市场角度来看,中国市场不仅要纯电产品,更要便宜、耐用的混动产品,这也意味着谁能做出10-20万区间的混动产品,谁就能够率先拿下市场席位。

01

15万级混动市场,正处爆发前夜

长远来看,“哑铃”型的销量结构不会持续下去。

参考中国当前乘用车(含燃油车)的销量结构,按照价格来拆分——10万元以下、10万-15万元、15-20万元、20万元以上,这四个价格段的市场份额分布较为均衡。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这四个价格段的车型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8.7%、26.7%、19.6%、25.0%。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哑铃”结构向“均衡”结构转变已经是时间上的问题,这也意味着10万-20万元区间的中端新能源车市场,将继续成为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20万元以下车型销量占比在50%多,预计未来20万元以下车型市场占比将会在70%以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现在正处在电动车价格偏高,电池成本偏高,补贴又在下降或停止的阶段,插电混动肯定是一个上升的趋势,在10-20万的家用车主流车型会比较多,尤其是插电混动会比较多。

这个价位区间的消费者,很大比例购买的是人生中第一台车,比较典型的购车需求就是:要有纯电车的驾驶感受,又要有混动车的续航无忧,还要有油车的便捷补能。

“世界混动有十成,丰田独占八成,本田略得一成,其它共分一成”,这就是这部分刚需购车者拿出的答案。

如何从合资车企口中夺回这块“肥肉”,甚至长期扎根在这个高潜力、高增长、高回报的细分市场,自主车企无疑要拿出能实现“既要又要还要”的产品。

如今来看,在插混细分市场拿下超过60%份额的比亚迪,非常清楚这个价位的消费者需要什么。

在2022年最畅销的插混车型中,比亚迪独占前五席,聚焦到10-20万元价位分别是卖出了346493辆的宋DM系列、175943辆的秦PLUS DM-i和55842辆的驱逐舰05,三者合计销量超过58万辆,占比亚迪DM车型全年销量约64%。

具体来看,接近35万辆的宋DM系列也印证了国内消费者对SUV的需求。

在2022年,紧凑型SUV占整个汽车市场的份额为51.1%,是国内汽车第一大细分市场。

面对这个主流细分市场,其他自主品牌难以不为所动,长城的玛奇朵DHT-PHEV、吉利的星越新能源,以及上汽第三代荣威超混eRX5相继入市。

不过从产品角度来看,虽然这些紧凑SUV车型都代表着各家最新的混动技术,但如果想要与比亚迪宋DM系列、元PLUS分得一杯羹,或许目前只有打出“12万豪华平替”的荣威eRX5,能够成为刚需购车者的第二选择。

02

珠峰架构,燃油混动双优并行

2016年,初代荣威RX5上市不到半年时间卖出了9万辆,之后上市的首个完整年,荣威RX5创下了23.7万辆的年销量,平均每月销量接近2万辆,成为荣威品牌的主力产品。

2018年,荣威RX5累计售出22.4万辆,连续两年登上自主SUV第一梯队,销量规模与吉利博越、CS75等车型持平。

如今,荣威RX5已经来到了第三代产品,如果按照国际品牌3-4年中期改款、6-8年换代的发布节奏,荣威把时间压缩了一半。

相较于前两代车型,“珠峰机电一体化架构”成为了第三代荣威eRX5重要的亮点。

首先,珠峰架构尺寸实现从紧凑级到中高端,从轿车、SUV到MPV的全品类覆盖,从家用、运动到越野的全风格覆盖范围。

其次,珠峰架构最大的特点在于机电一体,能够兼容燃油能源、电能源两大能源组合,以及100%发动机驱动、发动机+电机驱动、100%电机驱动三种驱动形式。

据荣威的说法,珠峰架构通过“双源多核”,提供5种发动机加自动变速箱驱动系统,以及5种发动机加电机驱动系统共10种动力组合,既能“说走就走”,又能”宁静顺滑”。

在试驾的过程中,这台发动机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油门响应的节奏非常舒服,深踩下去之后发动机并不暴躁,而是配合EDU G2 Plus超级电驱,基本上能够做到速度一点就有,提速柔顺,并且涡轮介入前和介入后的衔接做得到位。

其次是燃油经济性,这一点在由于试驾时间不算长,并且试驾路线主要集中在拥堵的城市路段,没有体验到高速状态下的馈电表现。

按照官方数据,第三代荣威eRX5 NEDC综合工况纯电续航里程为61公里,NEDC最低馈电油耗为4.8L/百公里,在满油满电下,综合油耗低至1.4L/百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荣威eRX5支持交流慢充,如果是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拥有便利的家充条件,日常使用完全可以用纯电出行,两三天一充即可,即使没有慢充条件,混动模式下每公里只需要两三毛钱,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经济之选。

在10-20万紧凑型SUV市场中,荣威RX5过去曾拿出月销量超过2.8万台的成绩,但如今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压力远高于RX5诞生之初,前有比亚迪宋DM系列、元PLUS的压制,后有哈弗H6、博越、长安CS75等老对手的追击。

能否重现初代车型的辉煌,三代RX5或许还需要智能化层面的赋能。

03

主打平价智能,狂卷新势力玩家

作为“全球首款量产的互联网汽车”,智能化本身就是刻在荣威DNA里的基因。

2016年,当奥迪还沉浸在自身的第三代MMI系统当中时,荣威便凭借RX5的“互联网汽车”概念成功破圈。

在智能化日新月异的时代,性能和空间不再成为衡量一辆车好坏的唯一标准。

在初代荣威RX5最早近8万辆的销量中,超过70%的用户选择了互联网版本。要知道,在荣威RX5的低配版并不包括这块屏幕(非互联网版本)。

数据上可以看出,初代RX5的核心卖点就是采用了一块纵置的超大中控屏,但如今仅仅依靠大屏幕已经难以成为差异化竞争,在比亚迪的可旋转屏幕、岚图Free的可升降中控屏,以及一众新势力卷出的三联屏后,第三代荣威RX5实现了可以在中控台上左右滑动的超长滑移屏。

这块滑移屏主要作用是在停车状态下,将屏幕横移至右侧让副驾乘客更好的操作屏幕、观看视频。

站在成本角度来看,这似乎只是一个增加“购车成本”的设计,毕竟这项“横移”能力还需要额外付出5000元。

但如果从便捷性的角度来看,当驾驶员需要查找地图位置导航,或者是操作一些车辆控制功能,通过一键横移就可以让副驾乘客帮忙操作,再回到原位,不需要再“扭脖子”操作。

透过这块12.3英寸的屏幕,其背后的能力才是第三代荣威RX5真正的卖点。

第三代荣威RX5搭载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虽然这已经是业内智能座舱最常见的配置,但对比同级最畅销的长安CS75 PLUS采用的是联发科MT8666芯片、比亚迪宋 PLUS采用的是高通665芯片,第三代荣威RX5已经是拿出最高的诚意。

事实上,即便是在2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配备8155级别芯片的燃油车也屈指可数,15万级更是凤毛麟角。

而这个硬件配置、配合厂商对于车机系统的优化,明显能够提升车机和一系列智能化功能的体验。

实际操作下来,无论是像地图拖拽、功能切换的流畅度表现,还是支持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的语音功能,第三代荣威RX5并不亚于一众新势力的座舱水平。

第三代荣威RX5在智能驾驶层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全车一共搭载了28颗传感器。

  • 1颗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

  • 5颗200万像素周视摄像头

  • 4颗360°环视摄像头

  • 3颗毫米波雷达

  • 12颗超声波雷达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传感器与雷达的算力需求,荣威RX5搭载了3颗地平线征程3芯片,加上高精地图的辅助,荣威RX5也是首款搭载高速NGP功能的燃油车型。

从功能的表现来看,此前工程测试车已经在大曲率弯道、连续匝道,以及在变道策略上能够带来高效的表现,甚至在面对高精地图丢失的路段,荣威RX5能够靠视觉感知支持降级处理,以LCC状态继续行驶。

从硬件配置到场景功能,第三代荣威RX5的水平已经追平了不少二三十万级车型,这也足以解释为何第三代荣威RX5在预售仅2小时内,就获得了超过一万辆的订单,平均每分钟新增83名用户。

回到汽车市场最根本的问题,对于大多中国消费者,汽车是刚需,并且作为家庭第一台车的情况较多,在有限的预算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尴尬一直是用户的难题。

荣威RX5通过前两代的发展而成熟,深谙国内市场消费者的痛点,或许能够重新打入国内SUV销量前十榜单。

从过去历史来看,2016年荣威RX5的横空出世,到2018年“蔚小理”第一次亮相,再到华为在问界M5上推出车载鸿蒙系统,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上至少已经迭代了三次,中控大屏和软件升级对国内用户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相比之下,合资品牌的答卷却不如预期那般乐观。

拿丰田BZ4X来说,虽然这款车是基于纯电平台打造,但浑身上下都散发着燃油车的“气味”,同样12.3英寸的中控大屏却只能依靠Carplay支撑娱乐系统。

如今,一向价格坚挺的丰田也拿出直降3万元的现金优惠,相当于其售价门槛直接下放至16.98万元起(原价格为19.98万元起),这甚至比部分自主品牌的同级纯电产品还便宜,比如比亚迪宋PLUS EV、零跑C11等车型。

15万左右的市场是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紧凑级车型的兵家必争之地。

燃油车时代,这一价位囊括了丰田荣放、本田CR-V、日产逍客等销量常青树。

新能源汽车时代,比亚迪宋系列、元PLUS等混动车型开始占领价格带,如何进一步撬动合资品牌最大的市场份额,就看其他自主品牌能否乘胜追击。

对于这个价位的消费者而言,一款体验和使用成本接近于纯电动车,配置足够丰富的SUV才是理性的选择,而第三代荣威RX5已经展现出了令人期待的潜力。

标签: 荣威 荣威eRX5
本文为汽车之心原创文章,作者:郑森鸿,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0

0

分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相关评论(共0条)

Copyright ©2019-2025 深圳市卡尔之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151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