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

获取验证码

注册、登录代表你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取消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

最牛「产投」合肥,踩准新能源汽车风口后要玩一把大的

张祥威 2022-03-04 17:36:00 10483

被誉为最牛风投的合肥,已经聚集多位新能源汽车王牌选手。

2019 年,合肥牵头募资 100 亿元注入蔚来,救后者于水火。目前,蔚来的第二工厂新桥园区已枕戈待发。

2020 年,大众中国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 75%,合资公司大众 (安徽) 有限公司在合肥揭牌。

2021 年,总投资 150 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正式落户合肥。同年,大众投资国轩高科、中航锂电合肥基地项目启动等大动作频频。

如今,合肥投资蔚来已经获得丰厚收益,大众安徽、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在合肥的项目也顺利推进,再加上域驰智能、智行者、星云互联等一些类公司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陆续发力,让合肥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大潮中屡屡出镜。

路子越走越顺之后,合肥的最新定位是,将建设全球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之都。

到 2025 年,合肥计划实现汽车产值突破 5000 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 3000 亿元: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 15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汽车总产量超过 50%,占全国比重超过 25%。

合肥也是国内第一个提出如此宏大目标的城市。

四分天下有其一,合肥的雄心壮志背后,是对于汽车产业变革的通盘思考和坚定布局。

01

引来大众、蔚来和比亚迪

站上新能源汽车风口

合肥这种风投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产业。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的一句话,揭开这座城市近年迅速崛起的本质。

基于这一逻辑,继此前成功布局京东方、长鑫存储等高新技术产业之后,合肥又一次成功切入汽车产业。

过去数十年,合肥手中握有的汽车品牌主要有江淮汽车、安凯客车等。

其中,江淮从专注客车底盘起步,之后涉足商用车领域,再到此后进入乘用车市场,始终坚持自我迭代,同时也在关注外部市场中的机会。

合肥乃至安徽,时刻在为自家的车企寻找更有实力的合伙伙伴。

终于,在新能源汽车浪潮兴起后,合肥大手笔引入迎来大众、蔚来和比亚迪三家。

大众是欧洲汽车品牌中电动化转型最为坚决车企,蔚来是造车新势力中的龙头公司,比亚迪则是汽车自主品牌里的龙头企业,将这三家请进家门意味着,合肥成功站上新能源汽车的风口。

一切看似运气,但背后是深思熟虑。

「我们之前去全国汽车产业先发城市调研,发现汽车品牌的销量是决定地方汽车产业规模最关键的因素,这也意味着合肥要想真正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之都,必须要布局具有市场潜力的汽车品牌,为合肥传统汽车工业赋能。」一位合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内部人士告诉汽车之心。

为了抓住有潜力的汽车品牌,合肥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时的做法可谓大刀阔斧。

引入大众汽车。

由于在轿车市场领域的基础薄弱,江淮一直希望引入大众汽车的轿车车型。直到 2016 年 9 月,双方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剑指新能源汽车。

次年,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此后,经安徽省发改委备案通过,江淮大众增资方案敲定。

大众中国进一步增资,在之前 50:50 的股比基础上,以 75% 的持股控股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这背后,彰显了安徽与江淮对于进入大众的迫切,同时也表现了当地政府长远眼光和判断,毕竟,大众是那个新能源汽车变革中最有潜力的巨头之一。

通过对江淮大众资产重组,盘活过剩产能,落地大众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将可以为江淮进行品牌赋能。

大众安徽 MEB 工厂厂区占地面积约 50 万平方米,加上正在建设的电池与零部件供应商园区,项目总面积 93 万平方米。

整座 MEB 工厂将于 2022 年中全面竣工,首款首款纯电动车型计划在 2023 年下半年量产投产。工厂最大年产能预计可达 35 万辆新能源汽车。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电动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安徽 MEB 工厂将与上海大众安亭 MEB 工厂,一汽-大众佛山 MEB 工厂一同,成为大众布局新能源车的三大制造基地。

引入蔚来,同样是充满了魄力和前瞻判断。

2016 年 4 月,江淮汽车公告称,正式与蔚来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预计整体合作规模约 100 亿元,双方将共同改造江淮现有生产线,计划年产能 5 万辆。蔚来由此获得了量产车生产资质。

自此,合肥这座城市开始与蔚来结缘。

进入 2019 年,高举高打的蔚来,逐渐暴露资金链失血危机。彼时的蔚来先后传出被吉利、广汽等车企收购的传闻,后来又出现与北京亦庄等 18 家政府洽谈投资流产的消息。

最后关头,对产业投资有过多笔成功投资案例的合肥政府,在经过慎重思考和反复调查之后出手了。

2020 年 2 月,合肥建投集团代表合肥政府出资 30 亿元,牵头组织其他资本以超过 100 亿元战略投资注入蔚来。

此后,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蔚来第二工厂新桥产业园也在此开工建设。

拉蔚来一把的过程中,合肥则已经通过项目退出取得理想收益。参考蔚来度过 2019 年危机后,股价一度上涨数十倍这一指标便可以感受一二。

更进一步看,合肥以产业投资基金撬动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最终拥有蔚来这一最具潜力拥有世界影响力的造车新势力品牌,远比经济收益更为重要。

大众和蔚来之后,合肥的汽车产业链随之补强,集聚效应很快显现,随之吸引了又一龙头企业。

2021 年 7 月,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决定落户合肥。根据合肥市长丰县公示信息,比亚迪在合肥的项目建成后,将具备 40 万辆新能源汽车高端核心配套零部件生产能力。

至此,合肥拥有江淮、安凯、长安、大众、蔚来、比亚迪六大汽车品牌,已经具备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之都的龙头基础。

拥有以上六大汽车品牌后,合肥的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更加完备,市场传闻吉利、威马和零跑均有意将工厂放在合肥。

诸多新能源汽车项目向合肥迅速靠拢,意味着这座城市真正抓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的机遇。

那么,这一盘大棋如何迅速落子,便是接下来要考虑的事情。开局不错的合肥,这一次准备玩一把大的。

02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双线并进 

合肥在汽车产业这盘大棋上,锁定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两大方向。

今年 2 月底,一场名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发展推进会的活动在合肥召开。

这场推进会展示了高速场景自动驾驶、固态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 10 余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科技成果,成功签约 20 个「双招双引」项目,总投资 357 亿元。

如何理解合肥的战略方向?

其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基本盘。

目前,安徽以合肥、芜湖为中心,以大众、蔚来、江淮、奇瑞、阳光电源、国轩高科等企业为代表,构建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体系。

与安徽省内的其它城市相比,合肥拥有数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

其中,合肥有江淮、安凯、大众(安徽)、比亚迪、蔚来、合肥长安、合肥奇瑞等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国轩高科、科大讯飞、巨一科技、华霆动力等 70 余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汽车产业链整体规模超过 1000 亿元,产值规模位居全国第 5,长三角第 2 位。

合肥在 2021 年度推广新能源汽车 15.07 万辆,累计推广 42.78 万辆。

其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这不仅是合肥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生质变的重要催化。

事实上,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合肥主要的做法和大多数城市相差不大,即瞄向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合肥(包河)智能网联示范区,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但同时,合肥在发挥强项和弥补短板上也动作迅速。

合肥以主城区包河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早在 2020 年,包河区就联手北京中关村共建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先后招引了北科天绘、域驰智能、星云互联、智行者、楚航科技等智能网联核心零部件及系统集成企业。

彼时,包河经开区成功申报合肥市包河区 5G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专项债项目资金。

委托智联科技公司先后实施了智能网联汽车塘西河公园 5G 示范运行线、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及包河区政府园区智能网联化应用等项目。

今年以来,智联科技公司围绕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目标,一方面加快一线一站一港建设,另一方面,重点推动一场一站两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促进园区智能网联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包河区通过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园区吸引入驻企业 67 家,诸如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车路协同技术方案提供商星云互联、车路协同标准发起单位大唐高鸿等。

整个产业链覆盖环境感知、决策控制、车载计算平台、车联网-V2X、高精度地图及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打造了集 5G 自动驾驶小巴、无人配送、智能清扫、无人观光、V2X 测试基地等在内的多重智能网联应用场景。

基于包河区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布局,合肥已经建成首条 4.4 公里自动驾驶汽车 5G 示范线,颁发道路测试牌照 37 张。

接下来,合肥将为智能网汽车测试开放道路 500 公里,建成一批场景应用项目。

客观来看,合肥的智能网联产业起步是比较晚的,建设进度也不快。不过,合肥的优势在于车企品牌众多,最终也会带来庞大的新能源汽车销量。

这意味着,在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过程中,合肥会在包括 OBU 在内的车载智能终端前装量产这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变革涉及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范畴,有了新能源汽车的强大底座,又将带动整个合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合肥对于未来产业规划已经想得十分清楚,由全市推动蔚来汽车产值突破千亿元。

长丰县打造千亿汽车城,经开区打造新能源汽车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河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高新区发展汽车芯片,庐江县主攻锂电池材料。

最终的目标,合肥希望在 2025 年创造 3000 亿元新能源汽车产值,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之都,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03

瞄准 3000 亿汽车产值

资金、人才全部端上桌

在通往宏大目标的过程中,合肥能够提供什么?

合肥沿用的道路是,贯彻安徽省的「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战略,也就是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

除了上述车企和上下游产业链,合肥自身也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在资金和人才提供方面做好服务。

一直以来,相比杭州、苏州等沿海城市,合肥的产业基金相对薄弱。

自成功投资蔚来后,合肥的产业基金威力初现,也让当地政府对「用钱办事」这一做法心里有了底,决定募集更多的资金。

目前,安徽省正在组建一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金,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重点领域,服务「双招双引」,支撑万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这支产业基金采取母子基金架构,主题母基金以参股谁市场化子基金为主,保留市场化直投功能,可对重大战略项目、前沿细分领域的早期项目实施直投。

子基金采取市场化方式募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

有条件的市、县(区、市)设立子基金,注重撬动社会资本,注重汇聚产业资源,倡导多元化募资,重点投向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加快做长、做宽产业链,突出发挥基金招商作用,推动「双招双引」取得重大成效。

具体到合肥,又设立了重大专项资金 3.5 亿元。

根据《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省级财政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给予运行经费奖励;对研发投入超过 1 亿元的企业进行补贴;对新开发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自获得国家公告和推荐目录起一年内销售量达到 500 台及以上的客车、2000 台及以上的乘用车或物流车,每款车型分别给予一次性新产品开发奖励 100 万元和 500 万元」,等等

至此,合肥补上了产业基金薄弱这一块短板。

人才问题同样重要。

合肥有句话叫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合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 10 多所高校以及中国电科 38 所等知名研究机构。

其中,中科大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了大批人才。合工大素有机械四小龙之称,合工大的汽车专业与吉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齐名。

据了解,合肥成立了人才相关的工作专班,目前全市由 120 余家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重点企业,在籍企业人员超过 5 万人。

目前来看,大中专院校每年共计可以培养 8000 多名相关人才。

据合肥市经信局装备工业处副处长潘澄海透露,中科大每年会为市场提供 100 百名以上包括算法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高端人才,整个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顶级专家,大约有 30% 出自中科大。合工大是汽车产业的黄埔军校,专门新设了智能汽车专业,我们了解到,新设专业去年招生 200 多人,提前三四年企业就已经开始预定了。合肥的十几所职业院校新设了汽车专业,每年培养的毕业生超过 3000 多人。

截至目前,合肥形成了以中科大、合工大等 49 家创新平台和研发中心的布局,拥有重点企业 94 家、重点人才 750 人,支持了安徽大学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中国电科 38 所的 4G 智能车载终端(T-BOX)等项目研发。

上个月,由奇瑞集团主导建设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

研究院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汽车研究院和产业孵化中心。其中汽车研究院涵盖平台开发、动力系统开发、奇瑞「瑶光实验室」、自动驾驶试验场等。

根据《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到 2025 年,力争安徽汽车产业产值超 10000 亿元。安徽省内企业汽车生产规模超过 300 万辆;汽车企业出口规模力争超 100 万辆,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将这份规划与合肥市的十四五规划对比发现,安徽计划 2025 年达到 300 万辆,合肥则定下到 2025 年达到 200 万辆目标,占全省目标的三分之二。

安徽省10000 亿的汽车产值目标中,合肥将贡献 3000 亿元新能源汽车产值。

自 2005 年 GDP 突破千亿元之后,合肥凭借对产业趋势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利用 15 年时间在 2020 年突破万亿 GDP 大关。

时至今日,恰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变革窗口期,合肥打出精彩开局后,后续的发展也十分令人期待。

本文为汽车之心原创文章,作者:张祥威,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4

0

分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相关评论(共0条)

Copyright ©2019-2024 深圳市卡尔之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151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