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

获取验证码

注册、登录代表你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取消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

FSD 入华?「鲶鱼」特斯拉的第二波冲击要来了

刘志成 2023-05-18 14:15:45 7172

在特斯拉 5 月 17 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FSD 无疑是全场焦点之一。

马斯克花了不少时间对外介绍了 FSD 的商业前景。

他认为,未来 FSD 一定会比人类驾驶员安全十倍。同时,如果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车辆本身可以在很多用户之间共享,能够提高 5 倍的汽车使用价值。

这番表述使得 FSD 成了一门既有意义,又有利润的生意。

尽管马斯克没有制定 FSD 正式版面向公众的时间表,但最近有消息称,特斯拉 FSD 或许很快就要进入中国市场了。

5 月 12 日,在参观特斯拉上海工厂时,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陈可乐表示,下阶段上海将进一步深化与特斯拉的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功能板块在沪布局。

这一表态,也被认为特斯拉的第二条鲶鱼——FSD 即将入华。

长期以来,特斯拉 FSD 和国内自动驾驶公司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敌。

得益于特斯拉 112 万辆的累计在华销量,FSD 的本土化具备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借助 AP EAP 两款产品,特斯拉已然有了足够多的数据储备。

若 FSD 入华,软件本土化的迭代速度和潜在收益或超市场预期。

01

特斯拉入华第一阶段:

百亿豪赌之下,特斯拉三年销量突破 112 万辆

2019 年 1 月 17 日,特斯拉上海工厂奠基。

2020 年 1 月 17 日,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开始批量交付。

当天,在上海工厂的交付讲话中,马斯克还曾数度哽咽。

在此之前,特斯拉主要问题在于无法实现批量交付,而在上海工厂落成后,产能爬坡之下,堵在特斯拉面前的路终于通了。

到 2020 年末,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能就已达到 25 万辆。产能上升后,特斯拉 2020 年交付量约为 49.95 万辆,同比增长 36%。

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特斯拉这条鲶鱼,意义重大。

彼时,国内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实行「双补」政策,以刺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但是,在补贴之下,有不少车企一方面拿着高额补贴。但另一方面,生产技术却没有得到提高,甚至是出现了「骗补」、「薅补贴羊毛」的情况。

在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后,得益于本土生产、供应链本土化,国产特斯拉价格一降再降,同时,上海工厂产能一升再升。

这也倒逼了国内车企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竞争力跃升。

作为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同时也是特斯拉首个海外超级工厂,上海超级工厂意义重大。

但实际上,特斯拉在华建厂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顺利。

作为第一家在中国建厂的外商独资车企,当时市场传出,特斯拉与上海签有对赌协议:

  • 从 2019 年起,上海超级工厂未来五年必须投资 140.8 亿元人民币;

  • 从 2023 年开始,特斯拉每年要向中国纳税 22.3 亿元;

  • 2023 年起,上海工厂年销售收入将不低于 750 亿元。特斯拉在中国的汽车生产,供应链本土化率做到 100%。

双方约定,如果 2023 年特斯拉达不到上述标准的 80%,特斯拉需要将土地归还上海市政府,并偿还土地租赁、建设等资产损失。

当然,「对赌」只是坊间说法。从投资视角看,这是一种价值调整机制,或者一系列的风险对冲协议安排。

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百亿的对局。

当年特斯拉与上海的对赌协议,如今怎么样了?

首先是纳税层面,2022 年特斯拉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为 439770 辆,营收达到了 181.45 亿美元,占特斯拉总营收的 22.27%,约合人民币 1224 亿元。

从这个数据看,2023 年特斯拉向上海纳税 22.3 亿元问题不大。

其次是 140.8 亿元投资。2020 年,特斯拉投资了 4200 万元,在上海新建超级充电桩工厂。2021 年底,特斯拉上海工厂再度扩产,投资总额达 12 亿。除此之外,特斯拉还有计划在北京、上海建研发中心。

总体来看,特斯拉的投资意愿还是非常高的,就看这笔钱怎么花。

最后是零部件本土化率。据特斯拉副总裁陶琳表示,目前上海工厂产业链本土化率已达到了 95%。

从目前特斯拉的表现来看,这一场对赌协议,特斯拉基本已经实现了既定目标。

特斯拉在这场百亿豪赌的底气,来源于其汽车产品竞争力。

5 月 9 日,乘联会公布的 4 月新能源车数据显示:

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4 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 70.5%,同比下降 5 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 5.8%,同比下降 0.2 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 13.1%,同比下降 3.9 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 7.6%,同比增 7 个点。

4 月份大部分车企新能源份额均下降,唯独特斯拉反向增长了 7 个点。

特斯拉市场竞争力可见一斑。

具体到国内市场来看,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特斯拉中国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排名第二,共销售 17.73 万辆,国内市场份额达 9.6%。

即使在叠加价格战,节后行情清冷等多种因素,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中国还是交出了同比 61.5% 的稳定增长趋势的成绩单。

同时,乘联会数据显示,目前特斯拉在华累计销售达 112 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销售仅仅只是特斯拉业务的其中一部分。而特斯拉的第二部分业务仍未进入中国市场。

马斯克曾多次对外表示,特斯拉并非一家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公司,其产品包括了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硬件为汽车产品,而软件则为自动驾驶软件订阅服务。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迈进,特斯拉软件订阅业务也正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

02

在北美,特斯拉 FSD 市场表现亮眼

5 月 13 日,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陈可乐表示,下阶段,上海将进一步深化与特斯拉的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功能板块在沪布局,共同打造具备核心技术优势、面向全球市场的科技产业集群。

在市场看来,这意味着上海将推进 FSD 的本地化布局。

或许,特斯拉 FSD 要来了。

目前,特斯拉自动驾驶产品主要有三个类别,分别为 APEAP FSD

  • AP,为最基础版本,免费和标配,在国内市场可以使用;

  • EAP,为增强辅助驾驶,在 AP 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机召唤,自动泊车、NOA 等功能,目前在中国地区售价为 3.2 万元。

  • FSD主要功能包括导航辅助驾驶 (NOA)、自动变道、自动泊车、智能召唤、交通信号识别、(基于导航路线的) 城市道路自动转向等,目前仅在北美地区有 Beta 版,美国售价 1.5 万美元/加拿大售价 1.75 万美元(现在可以申请一个月的试用权)

在三大产品中,最受市场关注的为特斯拉的 FSD。

但在地缘,数据安全等多种因素限制下,特斯拉 FSD 目前尚未进入国内市场。

早在 2021 年,有传言称,特斯拉已开始针对 FSD 进入中国市场进行部署。

2021 年 5 月 25 日,特斯拉官微发文称,特斯拉已在中国境内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存储本土化。同时,特斯拉表示,后续将增加更多的本地数据中心。

彼时,特斯拉的这一表态也被认为是,为 FSD 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

不过,或许由于正值新能源汽车上半场,特斯拉更多将工作重心放在销量的攻城略地上,而软件产品则鲜有举措。

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化下半场,以及特斯拉在华不错的销量表现,特斯拉 FSD 也许马上就要来了。

FSD 能否在国内市场有亮眼表现,目前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借以 FSD 在北美市场的经营表现,我们能够窥见其能力。

2017 年,特斯拉 FSD V7.0 版本售价仅需 2500 美元,而经过数轮涨价之后,最新 FSD V11.4 Beta 版本售价已高达 1.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0.42 万元)

自 2017 年至 2023 年,FSD 涨价增幅达 500%。

但涨价之余,用户的付费热情并未降低,特斯拉 FSD 在北美仍旧保持较高的选装率。

从 2022 年更大范围推送测试版以来,目前北美已经大约有超 40 万名特斯拉车主有 FSD Beta 的测试权限。

特斯拉在 2022 年年报显示,FSD 全年为特斯拉贡献了约 3.24 亿美元的营收。FSD 所实现的递延收入部分的毛利率高达 90%。

除了毛利率表现优异外,马斯克还在推特上透露了特斯拉 FSD 的最新技术进展。

5 月 11 日,特斯拉发布了 FSD Beta V11.4 版本更新,对 FSD 进行了重大架构改进。而马斯克则发推文表示,这一版本理论上可以作为 FSD V12 发布,但真正的 V12 版本需要为完全端到端 AI 版本保留。

所谓端到端版本,「端到端」是深度学习中的概念,指的是一个 AI 模型,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可以输出最终结果。

FSD 端到端版和此前版本不同之处在于,实现了「感知决策一体化」。

目前已量产的智能驾驶,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模块化架构。相较于传统方案,端到端版本能够实现性能上升,功能聚焦,并减少因模块化而出现的决策失误。

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褚瑞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斯拉 FSD 或许将在 2024 年进入中国市场,到 2025、2026 年在中国道路上迭代到比较高的水平。

03

特斯拉 FSD 入华,将加速自动驾驶淘汰赛

在市场迈入智能化的后半场之际,特斯拉这条鲶鱼将携 FSD 而来,再次搅动国内新能源市场

截至如今,特斯拉已经在华售出超 112 万辆车,当特斯拉 FSD 进入中国市场后,特斯拉 FSD 便拥有超百万的潜在客户群,预期的市场规模巨大。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北美地区,特斯拉 FSD 在 Model 3 的渗透率约为 5%-7%,Model Y 的渗透率为 12%-13%

假使中国市场 FSD 渗透率为 5%,FSD 国内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可以说,特斯拉前期硬件铺设业已完成。而后续,若 FSD 顺利完成本土化,通过已经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算法训练后,特斯拉 FSD 的威力或远超市场想象。

在汽车之心看来,FSD 入华后,特斯拉左右手组合拳的影响的将涵盖车企和自动驾驶两个行业。

长期以来,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被视为「特斯拉的门徒」。

在国内汽车市场中,有不少品牌车型因自动驾驶技术而受到市场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比如小鹏,「科技」,「自动驾驶」一直是其引以为傲的产品标签。

今年 3 月底,小鹏全量推送了对标 FSD 的 XNGP(全场景辅助驾驶)4.2.0 版本

2022 年 8 月,小鹏还推出了 AI 计算中心扶摇,对标特斯拉 Dojo 超算中心

实际上,目前特斯拉的门徒并非只此一家。

目前国内自动驾驶路线为重感知,轻地图路线。而基于 BEV 感知和 Transformer 模型的路线特斯拉于 2021 年便已提出。

同时,国内新势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特斯拉仍有一定差距。

特斯拉 FSD 是纯视觉流派的自动驾驶路线。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目前仍需要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

若特斯拉 FSD 入华,国内以自动驾驶为卖点的车型预计将受到一定冲击。「特斯拉的门徒们」形势或不容乐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特斯拉 FSD 在市场的标杆地位,因此很大程度上来说,特斯拉或将享有国内软件订阅的定价权。

目前,在北美地区,特斯拉 FSD 的售价为 1.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0.45 万元),而国内,NAD 订阅费用为 680 元/月(NAD 暂未推出),华为 ADS 2.0 基础包和进阶包随车标配,高阶包可选择购买,高阶包一次性购买 36000 元,订阅(包年)7200 元,订阅(包月)720 元。

仅此来看,国内一众新势力似乎在软件订阅上有着价格优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FSD 实际上是软件,对特斯拉而言,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若为了开扩市场,特斯拉以更低的市场价格,推动软件订阅服务的价格战也并非不可能。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轮的价格战还可能是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拳。

在今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称:

推动更高销量和更大的车队是正确选择而非高利润,并表示特斯拉甚至可以以「零利润」出售其产品,而特斯拉在未来可以通过自动驾驶软件赚钱。

截至 2022 年,特斯拉毛利率 25.6%,而同期,国内造车新势力毛利率多维持在 10%-20% 区间。

对比来看,特斯拉仍有不少掀起价格战的利润空间。

届时,在自动驾驶储备较弱的车企仅剩下两条路可走。要么选择供应商,要么只能选择自研路线。

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褚瑞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综合软件、软硬一体、数据驱动三个因素来看,真正能够全栈自研智能驾驶的车企少之又少,未来绝大部分车企需要寻求合作伙伴长期合作。

如今国内有超过 200 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当特 FSD 入华以后,届时将面临特斯拉的组合拳进攻,市场淘汰不可避免。

目前,「重感知、轻地图」的路线几乎已成为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的共识。

这一共识的背后,是特斯拉主张的「Transformer+BEV」技术推动的。

实际上,早在 2019 年,特斯拉就将 Transformer 大模型引入到自动驾驶,而在 2021 年,特斯拉又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推出了 BEV 用于解决自动驾驶的感知问题。

在特斯拉之后,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开始逐步引入大模型。

以国内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为例。在 2022 年年底的 AI Day 上,毫末发布了五大模型,包括视觉自监督大模型、3D 重建大模型、多模态互监督大模型、动态环境大模型以及人驾自监督认知大模型。

其中,「人驾自监督认知大模型」在今年已经被升级为 DriveGPT,命名为「雪湖. 海若」。

诚然,特斯拉 FSD 作为行业先行者,其技术路线,影响了国内一众自动驾驶公司。

而同样的,当 FSD 进入中国市场后,预计也将加速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更新迭代。

但届时,技术迭代必将以流血为代价。

在自动驾驶领域,硬件、软件、行驶数据是一个闭环。由于国内自动驾驶企业自身并不生产汽车,为了获取足够行驶数据,用以训练自动驾驶模型,迭代算法,这便要求自动驾驶公司和车企进行合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一众自动驾驶公司需要提升产品的市占率,加速产品铺量。

已经在市场上占据领先优势的特斯拉,显然没有这样的忧虑。

从积累数据的角度来看,每多卖一台特斯拉,就多一个数据采集器。

这样看来,在中国市场上保有量突破百万辆的特斯拉,早已具备了将 FSD 引入中国的能力,并且一经引入,便会再度引发「鲶鱼效应」。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以数据支撑的智能驾驶领域,特斯拉已经备足了粮食,就等马斯克下令的那一刻了。


本文为汽车之心原创文章,作者:刘志成,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1

0

分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相关评论(共0条)

Copyright ©2019-2024 深圳市卡尔之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151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