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三叉戟」集结完毕,千里科技要打通辅助智驾任督二脉
6 月 20 日,王军的下一站终于揭晓。
这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车 BU)的前关键负责人,正式加盟吉利控股旗下的千里科技,出任联席总裁。
在此之前,王军一度从公众视野中淡出近一年。期间,关于他的去向引发了智能汽车行业诸多猜测。
而这一次,王军选择了千里科技——吉利旗下一家仍在构建技术壁垒的智能驾驶新势力。
在业内看来,这不仅是一次高管履新,更像是一次「战队重组」完成的信号。
在此之前,千里科技的 AI 算法由「清华天才班」出身、前旷视创始人印奇主导,硬件由前华为智驾硬件负责人陈奇操盘。两人已经搭好了「软+硬」的底座,但系统能力和产业协同,仍缺一位「统筹者」。
王军,是为千里科技补上闭环拼图的关键人物。至此,这三位核心人物构成千里科技如今非常具象的最强「三叉戟」。
这支新阵容背后,有一个极具野心的目标:在算法、算力、数据与生态全面打通的基础上,吉利试图打造中国智能驾驶领域里,首个拥有全链路自研能力的平台型玩家。
1、从华为到吉利千里科技,王军补上「闭环」关键一环
王军的背景,几乎覆盖了中国 ICT 技术发展的每一个关键周期。
早年从事通信研究,后来加入华为,在 3G/4G 时代的产品、系统、标准化全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他不是只懂技术的工程师,更是一位能将产品推至产业前线的「系统型选手」。
2019 年,王军转向智能汽车领域,参与创建华为车 BU,先后推动 ADS 智驾系统、MDC 计算平台等,构建出 HI 模式的初代闭环,联手阿维塔、极狐等完成落地。这一阶段,是华为智驾从 0 到 1 的探索,他正是推动者之一。
王军在华为车 BU 最大的价值在于,把「Demo 方案」推到真正能量产的边界。他熟悉车企的开发流程,也知道系统在哪些环节会产生摩擦。
这种体系能力,是千里科技此前尚不具备的。
更关键的是,他理解「平台化」与「车企定制」之间的灰度空间——平台要通用,但也要足够灵活;算法要先进,但也不能高冷难用。
这种融合与折中,是华为车 BU 一路「摸着石头过河」积累下来的经验,而王军,是最懂这些经验价值的人。
此前,千里科技完成了两项关键部署:
- 算法层面,由印奇主导 AI 大模型和自研感知/决策系统,强调多模态输入和端到端架构;
- 硬件层面,由陈奇搭建「Thor 双芯片」平台,整车算力突破 2000TOPS,预埋空间覆盖 L2++到 L3 场景;
印奇的算法,陈奇的硬件,加上王军从华为 HI 模式中锤炼出的体系资源整合与供应链管理经验,三人组建起的「黄金三角」,本质上是一次对整套「AI+车」系统闭环的最后拼图。
2、千里浩瀚:闭环不是喊口号,吉利是少数「真打通」的选手
过去两年,智能驾驶行业最热的关键词之一,是「闭环」。
从算力闭环、数据闭环、再到生态闭环,大家都在争抢「自研话语权」。
但要真正实现「全栈自研」与「产业可控」,并非单个技术突破就能完成。
吉利在今年年初推出的「千里浩瀚」智驾平台,试图用一整套完整体系,打通从架构到落地的每一环。
这套系统的第一大优势,是算力。
目前,「千里浩瀚」架构背后的星睿智算中心 2.0,已经实现万卡级部署,总算力达到 23.5EFLOPS,是中国车企中唯一接近互联网大模型训练水准的智算中心。
这为千里科技自研的 AI-Drive 大模型提供了持续训练能力,其「世界模型」可在虚拟环境下模拟驾驶场景并快速自我优化,每小时可生成「万公里级」的驾驶工况训练数据。
第二大优势是数据。
截至目前,吉利 L2+ 级车型保有量已突破 750 万辆,位列中国品牌第一。这带来的不仅是车辆销量,更是百亿级真实驾驶数据。
千里科技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与推理优化,相比新造车企业「从零开始采集」,数据壁垒优势非常明显。
第三,是「天地一体」的生态能力。
得益于吉利在低空领域的布局,「未来出行星座」已有 30 颗卫星在轨运行,实现了全球 90% 区域覆盖。这些卫星,可以结合智驾系统,提前 72 小时预判自然灾害并规划避险路线,使车辆在复杂路况下拥有「预见性安全」能力。
这种「车-地-天」全链路控制能力,现阶段全球能做到的,也仅有特斯拉与星链之间的打通尝试。
而「千里浩瀚」系统发布当天,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指出:「这是 AI 公司首次实现与 OEM 的完全闭环整合。」同时预测吉利将在 15 万元以下车型上全面推进 L2+ 级 NOA 系统,并进入全球智驾供应商第一梯队。
吉利智驾体系的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在于其推进「技术普惠」的节奏极快。
与大多数车企仍将高阶辅助驾驶系统绑定在旗舰车型不同,吉利已在银河 E8 等中端车型上实现千里浩瀚 H1 版本的下放,标配高速 NOA 与 自动泊车。
与此同时,在星越 L、星瑞 L、星耀 8 等混动与燃油车型上也同步推进智能驾驶功能的融合。也就是说,「智驾平权」不仅是电车专属,也将覆盖吉利大量传统车型用户。
而为了保障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千里浩瀚」智驾平台采用了行业罕见的「自虐式测试体系」:127 项极端工况测试,覆盖 -40℃ 冰原、8000 米高原、30cm 超窄泊车位等极限挑战,城市隧道障碍物识别准确率超行业标准 2.7 倍,泊车精度达到厘米级。
如果说过去「智能驾驶 = 概念」,那么在千里科技的推进下,这个公式正在悄然变为「智能驾驶 = 标配」。
3、千里科技与吉利的全球智驾赌局
智能驾驶从功能拼图进入闭环构建阶段,竞争焦点也从堆料转向平台化。
王军给出预判:「五年内,智能驾驶一级供应商将形成三分天下格局。」
例如,华为以技术深度见长,在高端市场以 ADS 高阶方案对外赋能。特斯拉凭借 FSD 在北美持续迭代,以规模算法保持行业领先。
而吉利,正在以千里科技为抓手,试图通过全链条整合与技术普惠,实现「平台化规模打穿」。
从整个行业的视角看,在「架构-算法-算力-数据」四大关键要素上,吉利或已成为全球唯一实现全链条自研的车企。
目前,千里科技估值已从 2024 年初的 160 亿元跃升至 400 亿,在资本普遍谨慎的背景下,这种上涨体现了外界对其「平台潜力」的预期。
平台、路径、团队、数据闭环俱备,千里科技所代表的,是一套更中国式的智能驾驶解法。
王军的加盟,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吉利冲击头部的最后一步。
如果说之前的智能驾驶市场更像是「百团大战」,那接下来就是真正的「三国杀」阶段。
问题是:谁会成为那个率先让用户掏钱买单、真正愿意交出方向盘的玩家?吉利,已经把赌注押了上去。
0
分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汽车之心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去登录
相关评论(共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