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 万起!零跑 B01 点燃 A 级纯电市场新战火
2025 年 7 月 24 日夜,杭州电竞中心的舞台上灯光亮起,一款被零跑汽车 CEO 朱江明称为「半价 Model 3」的新车正式登场。
零跑 B01 以 8.98 万~11.98 万元的定价横空出世,在不到 72 小时内锁单破万(10132 台),不仅将激光雷达、800V 高压平台和 8295 智能座舱等高端配置拉入 10 万级市场,更直接将主流 A 轿价格战推向技术深水区。
这款产品之所以引爆市场,不只是因为价格,更在于它具备了一个爆款电车所需的全部「硬通货」:续航、智能、驾控和品牌叙事,每一项都不「短板」。
与其说 B01 是「半价 Model 3」,不如说它是在「用 A 级的价格,造 B 级的体验」。8.98 万元起售的 B01,不仅比秦 PLUS EV 便宜了 2 万元,还比搭载激光雷达的小鹏 MONA M03 便宜 1.5 万元,而顶配版本在不到 12 万元的价格内塞进了:
128 线激光雷达+200TOPS 智驾芯片:支持 BEV+Transformer 感知架构,涵盖 NAP 高速领航、CNAP 城区通勤、记忆泊车等 26 项智驾功能;
800V 高压快充平台:240kW 峰值功率,仅需 18 分钟即可完成 30%-80% 充电;
CTC 2.0 电池底盘一体化结构:能量密度达 180Wh/kg,极寒环境下仍可保持 80% 续航能力;
8295 智能座舱芯片+AI 助手「小零」:支持 200+组合指令的场景化主动服务,打造拟人化交互体验;
后驱布局+中欧联合底盘调校:搭配 160kW 电驱,零百加速 6.4 秒,轴荷比 50:50,操控与舒适并重;
爆胎稳定控制系统:时速 120km/h 爆胎状态下仍可自动稳态补偿,提升高速安全性。
这些配置曾经是 20 万级以上车型才敢标榜的「黑科技」,现在零跑通过「全域自研」实现了在成本与体验之间的再平衡。
如此激进的产品配置,很自然引出一个问题:零跑如何做到「既不亏本,还能盈利」?
答案是:全域自研。据朱江明透露,B01 核心零部件的自研率已高达 65%,覆盖电驱、电池、热管理、整车控制器以及核心算法等多个领域。这意味着零跑在成本端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供应链主动权。
比如:零跑自研的 27 合 1 超级热管理系统,通过高度集成简化结构,提高能效 10%,同时减少了第三方采购成本;电驱、电控、电池包集成的 CTC 2.0 架构,通过一体化设计降低平台冗余,实现更高的体积利用率与能量密度;自研 BEV+Transformer 智驾算法,与激光雷达深度融合,提高感知精度同时优化硬件需求配置,控制系统成本。
这种体系化的「深度垂直整合」,正是零跑能在激烈价格战中实现 13.3% 毛利率(2024 年 Q4)并维持持续增长的底层逻辑。
零跑的产品向来具备一种「慢热但持久」的市场节奏。C11、C10 的销售曲线都经历了从爬坡期到爆发期的典型路径。B01 也有望延续这一轨迹。
而这场爆发并非偶然,而是零跑 B 系列战略布局的延续。此前 B10 月销已突破 1.4 万辆,B01 作为其姊妹车型,共同构建起「B 系双子星」矩阵,精准锚定 8 万-12 万元 A 级市场。
在产品矩阵上,零跑已基本成型:
T 系列主攻 10 万以下入门市场;
B 系列主打 A 级(8 万-12 万);
C 系列覆盖 15-20 万元中端市场;
未来还将推出高端旗舰 D 系列和新物种 A 系列。
据朱江明透露,2026 年将是零跑的「产品大年」,将发布 5-6 款新车型。其中,D 系列将搭载「人无我有」的黑科技,代表零跑对「世界级电动车企」目标的新一轮冲刺。
当行业卷入日趋白热化的价格战时,零跑 B01 的发布给出了另一种解题路径——不是单纯的价格碾压,而是通过底层技术能力重构成本结构,用体系优势赢得市场。
在 12 万元以下市场首次实现 800V+激光雷达+高阶智驾量产落地,零跑 B01 不是简单的性价比之作,而是中国智能电动车实现「技术平权」的缩影。
从「慢热型选手」走向「爆款级现象」,零跑正在用脚踏实地的全域自研打法,为行业重新标注成本效率的边界。而「半价 Model 3」真正的意义,或许是以大众价格,普及未来科技。
0
分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请您注册或者登录汽车之心社区账号即可发表回复
去登录
相关评论(共0条)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