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手机

获取验证码

注册、登录代表你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取消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

按钮 vs. 大屏,车载智能座舱形态和交互方式的过去与未来演进

陈念航 2020-08-27 18:02:00 2783

随着计算芯片、智能语音、手势交互以及 AR HUD 等技术的逐步成熟,过去在概念车上才会出现的智能座舱,已经成为了广大新车的标配。

新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以往布满按键,好似教堂管风琴的汽车中控台,已经开始被大屏幕所取代;过去单一的按键和旋钮操作,如今正在演变为语音+手势+触控甚至眼动控制的多模态交互。

无论是车辆座舱形态的变化,还是车内交互方式的变革,这些趋势真的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吗?

为了听听大家是怎么想的,仙豆智能近期开了一堂主题为「消逝的按钮和进击的大屏」的公开课,邀请到同济大学人车关系实验室研究与项目负责人龚在研、小米人工智能部的负责人刘静以及仙豆智能用户体验设计专家于吉良三位在该领域有深入研究的行业人士聊了聊车载座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针对车内交互方式的变化进行了互辩。

在这堂课之前,仙豆智能邀请了 227 位普通用户参加调研,其中 20.9% 的受访者认为车内不需要物理按键,而 45.5% 的受访者则希望车内保留少量的物理按键,剩余 28.4% 的受访者则有自己的看法,不做选择题。

这或许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费者们对于车载座舱形态及交互方式的选择偏好。

在龚在研的分享中,他将车载座舱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

  • 2000-2012 年,这一阶段为车载座舱 1.0 时代,是典型的功能拓展时代,座舱内有彩色显示屏、密集的按键以及丰富的功能。这一时代典型的座舱系统产品有奔驰 Command、宝马 iDrive、奥迪 MMI 以及福特 Sync 等。
  • 2012-2018 年,这一阶段为车载座舱 2.0 时代,进入到了多模交互的时代,座舱内彩色显示屏升级为大尺寸触摸屏,还加入了语音交互功能以及多场景的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一点是,座舱系统可以通过 OTA 进行升级。这一时代的代表系统有特斯拉 Model S/X 的车载系统、沃尔沃的 Sensus 系统等。
  • 2018-2023 年,则进入到了车载座舱 3.0 时代。这一时代的座舱注重沉浸式体验的营造、崇尚直觉化交互,另外就是座舱生态实现了跨场景打通,比如车与家进行了互联。这一时期,目前以特斯拉 Model 3 和蔚来 ES8 等车型的智能座舱系统为代表。

既然有队车载座舱发展历史的回顾,龚在研也对车载座舱 3.0 时代的后续发展给出了 3 大发展趋势总结:

  • 更大的屏幕在短期内依然是一个大趋势。当车内的屏幕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的时候并不是说把更多的信息、内容同时展现出来,而是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座舱氛围的设计和营造上。
  • 挖掘有潜力的车载座舱交互模态。比如此前奔驰新的 S 级车型上就宣布要搭载 AR HUD 增强现实产品,这一产品所代表的就是一种有潜力的交互模态。
  • 完全自动驾驶未到来前要注重人机共驾。完全自动驾驶在短期内无法实现,这个时候处理好人与车辆自动驾驶系统之间的关系就尤为重要。系统和人如何交互、如何沟通、如何相互配合以实现更安全的驾驶将是非常重要的议题。

而针对此次公开课关于按键和大屏的争论,龚在研认为应该按功能的不同来进行差异化配置。

  • 首先针对步骤比较少和目标非常封闭的功能,比如说调整空调的温度,在这个时候我们认为有一些精挑细选的按键是会有价值的;
  • 而针对一些步骤比较少但目标非常开放的功能,比如说要去呼叫一个联系人,这个时候一些更高效的语音交互则显得更为实用;
  • 第三是针对步骤比较多和目标比较封闭的时候,比如设置车内氛围灯的模式,平时并不会天天做,这个时候触屏会有很强的优势。因为这样能够呈现非常多的信息且有不同的层级,而且这个层级有非常丰富的提示。

作为智能手机和智能座舱的跨界选手,来自小米人工智能部的刘静明确表示:「其实交互的本质就是输入和输出,(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输入更高效、方式更自然;输出更加丰富、直观且更易于理解。」

他认为车载座舱的发展趋势肯定是往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这不以为着车内交互要变得更加复杂,反而应该往更简单的方式去走。

手机和车载座舱在环境、功能、硬件、传感器、规格、尺寸、界面、布局上面都不一样,每一项不一样都会带来交互上的差别。小米也在探索从手机到车机的交互转变。

目前,小米在车载领域已经有一些系统和产品推出,包括地理围栏、车内远程控制家居设备、车辆异常报警、音箱远程查车(油量、电量等)等。

小米正在探索将智能手机领域的技术积累运用到智能车载领域。不久前,小米还投资了车联网领域的创新企业博泰车联网,目的也是为了在车载领域不至于掉队。

针对车载座舱按钮和大屏的争论,刘静则认为按按钮是一个人原始的能力,如果完全取消则会让我们丧失对一些产品的掌控力。特别是对一些追求驾控体验的用户来说,按钮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需求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互方式。

不过他也认为,对于未来一代的消费者,如果其第一款车就是将座舱内的按钮全部取消的特斯拉这类车型,那么他们对于按钮的需求是微乎其微的,毕竟没有形成使用习惯,就没有历史包袱。

最后,来自这场公开课主办方——仙豆智能的用户体验设计专家于吉良也分享了仙豆自己对于智能座舱的理解和思考。

未来的趋势一定是硬按键越来越少、屏幕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智能驾驶和新技术的引入,座舱概念将向智能化、舒适化和家居化发展。

可预见的未来不仅仅是屏幕变大,HMI 的设计也越来越有挑战。

一方面,挑战来自于多模交互:语音、眼球、面部追踪、触控、手势、AR 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增加。

另一方面,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也更加随性,所以智能座舱系统需要以最快、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来满足用户的交互需求。

仙豆的方案是勇于做减法,提供适合用户使用的界面。

于吉良表示:「我们可以快速切换地图、语音、页面;我们场景的推荐也是智能场景,这些都是基于数据的智能、提醒、推荐甚至是自动操作。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有可能是其背后强大的 AI 算力以及不断的迭代。」

仙豆的目标是希望打造可成长型汽车,其基本配置是能够升级迭代以及人性化的引导学习,同时具备有生命力和有活力的 UI,可以与用户互动,可以做智能推荐,以及亲切自然的动效,还有围绕用户打造的逐渐成熟的用户主界面的交互框架,不断地提升产品价值。

最好的交互是什么?「UI 表面上的界面没有了,背后是基于数据驱动的 AIUI。」于吉良如是表示。

本文为汽车之心原创文章,作者:陈念航,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本文为汽车之心原创文章,作者:陈念航,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0

0

分享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相关评论(共0条)

Copyright ©2019-2024 深圳市卡尔之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9151757号